發布日期:2025-06-10
◎佚名
走進寺院的伽藍殿,大家會發現正中供奉的伽藍菩薩,正是《三國演義》中猛將關羽的形象,這是為什么呢?
一、伽藍是什么意思
伽藍,又稱僧伽藍,是梵文samghārāma僧伽藍摩的音譯簡稱,意思是大家居住的地方,這里特別指出家人所住的園子。據《僧史略》記載,伽藍“為眾人園圃,園圃生植之所,佛弟子則生植道芽圣果也”。
其實,最早的僧眾是居住在露天壩或樹下的,比如著名的祇樹給孤獨園。到后來,才有人發心修建僧人居住的庭院。所以,伽藍也就成了佛教寺院的另一種稱呼。
二、伽藍菩薩是怎樣的菩薩
從狹義上說,伽藍菩薩指守護伽藍的諸位菩薩;廣義上說,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。不論廣義還是狹義,伽藍菩薩都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群人。
據《陀羅尼雜集》所說,護僧伽藍神有十八人:美音、梵音、天鼓、巧妙、嘆美、摩妙、震音、師子音、妙嘆、梵響、人音、佛奴、嘆德、廣目、妙眼、徹視、遍觀、照卑。在古印度時期,通常將給孤獨長者、祇陀太子和波斯匿王,作為伽藍菩薩的代表。
給孤獨長者是古印度波斯匿王的臣子,更是一位富商。他常濟困憐貧,皈依后又與祇陀太子一起,將祇樹給孤獨園贈予佛陀,用于僧團弘法和居住。而波斯匿王作為印度憍薩羅國國王,更依止佛陀學佛弘法,堪稱第一大護法。這三位因對佛教的護持與弘揚做出卓越貢獻,被尊為伽藍菩薩。
可見,伽藍菩薩指代能護持佛教、護持寺院的大護法。寺院晚課中的《伽藍贊》,便是僧眾祝贊和感懷護法神護持寺院,能令僧眾安心辦道的殊勝功德。
三、伽藍菩薩的形象為何是關公
相傳隋代天臺宗創始人智者大師,有一次曾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,于定中聽見空中傳來:“還我頭來!還我頭來!”的慘叫聲,原來是關羽的頭被敵人砍下來,其憤恨不平,到處尋找自己的頭。
智者大師反問:“你過五關斬六將,殺了這么多人,他們的頭誰來還呢?”并為其講說佛法。關羽當下心生慚愧而向大師求授三皈五戒,成為正式的佛弟子,并誓愿作為佛教的護法。
關羽從此之后成為伽藍護法,開始出現于漢傳佛教寺院之中。關羽一生忠義勇武,堅貞不二,不為金銀財寶所動。
明清時代,關羽極顯,有“武王”、“武圣人”之尊,不但在佛教界位居伽藍殿之尊,歷代商賈們更是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,把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,奉為“武財神”。
(來源:永福禪寺)
分享到:
熱點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