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25
緣起
佛前供器,由一爐、二燭臺、二瓶(花觚)組成,簡稱五供。
五供是盛供品的五件器皿。又稱泰山五供、佛前五供。由香爐一只、燭臺與花觚各一對,五件器皿成一套,合稱五供。又名“五供養(yǎng)”、“五供一堂”。其造型多仿制青銅器,民間極為盛行。
供養(yǎng)佛菩薩的常見物品有六種:花、涂香、水、燒 香、飯食、燈明,它們依次表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等佛教“六度”。
五供的擺放中間為香爐,佛教認為香為信使,佛前點香,皈依佛的誠心可達佛前,故此又名信香。兩蠟臺分別放于香爐兩側(cè),蠟臺頂端安放蠟,拜 佛、念 經(jīng)時焚香燃燭,以示光明。
佛教五供是隨佛教禮儀制度的形成逐漸演化而來的,是人們用香爐、燭臺和花觚來敬佛、禮佛的一種禮儀形式。佛教里講究“三”這個數(shù)字,而“香爐、燭臺、花觚”代表了“三具足”,三者缺一不可。
有的寺院會在蠟臺兩側(cè)的花觚內(nèi)插放靈芝和孔雀翎,僧侶念 經(jīng)時,用孔雀翎蘸水向四周摔灑,名叫“散崇”或“彈法水”,以示吉祥。
佛前五供亦表示從佛菩薩得到光明清凈之意。
(來源:三圣寺)
熱點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