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25-06-26
◎佚名
佛弟子來到寺院禮佛,往往會準備種種供養,且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供養豐厚殊勝,藉以獲得更大的福報功德,那究竟什么樣的供養才最為殊勝呢?
《華嚴經普賢行愿品》中,普賢菩薩在解釋十大愿王中第三“廣修供養”時說過這么一句話: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。如果以其他無量無邊殊勝財供養的功德與之相較,甚至連一念法供養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都不及。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?因為佛法不同于一般世間財物,是諸佛如來所尊重敬仰的,我們常說“般若為諸佛之母”,般若即法,一切諸佛都從般若的佛法中出生,也唯有依照佛法,如說修行,才能夠成佛。因此,修菩薩道者行法供養,就是在供養如來,而這種供養也才是諸佛所希望看到的真正的供養。
舉例來說,大家都聽過一個偈子:
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恒沙七寶塔。
寶塔畢竟化為塵,一念凈心成正覺。
按照一般不了解佛法者的看法,只是靜坐,哪里比得上香花燈果這些物品的供養呢?事實上,攝心靜坐,諦觀無常無我之理,這是諸佛所教,定慧由茲而生,菩提由茲而證,其功德自然不可思議。同樣的道理,類似“念佛一聲,福增無量;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”也并非夸張,而是真實不虛的。
既然如此,是否以后只需要靜坐、誦經、禮佛便可,而不須財供養了呢?畢竟財供養再多不及法供養的一念功德嘛!這種見解顯然是錯的,因為說法供養并非否定財供養,“如說修行供養”就是法供養,而以種種香花燈果廣修供養正是出自佛說,佛弟子依教奉行也是法供養的一種。
之所以通過對比一般財供養的功德來突出法供養的殊勝,是因為眾生在供養和布施之時往往著相。財供養雖好,若執著其相,便成有漏之福,福盡還墮,猶如仰面射箭,力盡墜落,福報享盡之后依舊沉淪六道,這并不是佛陀讓我們廣修供養的本意。正如永嘉大師在《證道歌》中所說:
住相布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
勢力盡,箭還墜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
(來源:單縣觀音禪寺)
分享到:
熱點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