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19
常聽法師或?qū)W佛的師兄,說某某居士“有善根/善根深厚”,這里的“善根”是什么意思?分享如何養(yǎng)護善根,讓我們的善根深厚,越來越好,“善根”是什么意思?
善根,是指我們身口意所作的善業(yè),這些善業(yè)就像樹根一樣能夠向下扎根,令大樹開花結(jié)果,繼而生出更多的善。
為什么每個人的善根不一樣
貪瞋癡的抗性不同
通常,善根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不貪善根
見到金錢、名利、美色等,能不貪、不愛、不樂。
不瞋善根
不憤恨一切眾生、不起報復(fù)心,不做不利別人的事。
不癡善根
對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能明白通達,知道什么是善法、不善法;應(yīng)該修什么法、不應(yīng)該修什么法。
因為我們每個人能做到無貪、無瞋、無癡的程度不同,所以每個人的善根也有深淺的區(qū)別。
“善根”會不斷變化
此外,善根是在不斷變化的,它可以“斷”,可以“續(xù)”,也可以“生”。
斷善根
據(jù)經(jīng)典記載,有幾種情形可能“阻斷”善根,就是在善根建立的過程中,由于遇到了違緣,所以無法相續(xù),中途轉(zhuǎn)向了作惡。
心生邪見,如否定因果、謗佛等;聽從與隨順那些引導(dǎo)自己向惡的人;聰明果決的去干壞事,越干越勤快,越干越開心;對已作的惡事,以及將獲的果報沒有絲毫的畏懼與后悔;○對于那些有恩于我們的父母親朋、樂于說法、受持讀誦經(jīng)典的人,以及那些身處危難中的人不存絲毫同情心,反而故意傷害。
這里所說的“善惡、好壞”可以按普世的善惡觀來簡單判斷,即是否能給自己帶來人天福報,乃至解脫的善法;是否能在利益自己的時候,非但不損害眾生,反而讓它們也能受益。
續(xù)善根
對于阻斷的善根可以通過四種方法來續(xù)接:思唯敏捷,行動果斷,在為惡后能及時懺悔,再不復(fù)犯;看見親友學(xué)佛、獲得福德,從而受其感染,棄惡向善;從勇猛精進之人那里聽聞佛法;對違悖佛理的各種謬見產(chǎn)生猶豫,并最終決定轉(zhuǎn)向正法。
如何培植善根
我們今生能夠聽聞、信受佛法,都是往昔所種下的善根種子成熟的緣故。
有些人剛皈依后,或者是剛參加共修活動時,宿世的善根被啟發(fā)出來,感覺狀態(tài)很好,每天都很精進;但我們畢竟還有煩惱,如果不繼續(xù)深入學(xué)習,時間一長,好的感覺慢慢就會消失。
因此我們既要珍惜已有的善根,不讓它受到阻斷,還要懂得如何讓我們的善根增長廣大。
布施
佛教的布施有許多種,可以是捐助他人資財?shù)呢敳际豢梢允菍捨俊⒐奈?,令他人擺脫緊張、沮喪、恐懼的無畏布施;也可以是為他人誦經(jīng)念佛、令其與佛法結(jié)緣的的法布施。
持戒
凡受三皈、五戒、八關(guān)戒齋、菩薩戒等,并能嚴格持守,兼之行持十善,從而減少“貪、瞋、癡”等不善根增長的機會,此消彼長之下,善根自然得以增長。
修福
去做一些能生起福報的事,比如布施、孝親、隨喜他人行善,或是在自己做了善事之后能充滿歡喜與自信,繼續(xù)堅持善舉。
聞思
聽聞佛法時,能專注、恭敬、具希求心,不會因為覺得法師講述的內(nèi)容“早已知曉、淺顯普通、不夠有趣”而生遠離、輕慢之心。在聽聞以后,還要思惟其義,學(xué)會運用。
修慧
除了修福德以外,還去修習能生起智慧的善法,比如誦《凈行品》后,知道遇到各種情形時,應(yīng)該發(fā)什么樣的愿,應(yīng)該起什么樣的念,并切實地這樣去做。
饒益眾生
普遍的去利益一切眾生。注意這里的饒益眾生之所以放在最后,是因為它需要智慧和大悲心。
有大悲心才能對一切眾生,不分冤親、不分遠近的去利益;有智慧才能知道怎么做才能客觀上真正利益對方,而非是自己主觀強加的“我覺得這樣做就是對他好”。
要注意的是,培植善根并不是“一錘子買賣”,而是需要持續(xù)維護,否則已種的善根也有可能結(jié)出苦果。
比如行善后,對善舉反悔;又如行善后,暗暗祈愿自己借此善根,能夠有錢有勢從而可以報復(fù)欺負過自己的人等。
綜上,善根的深厚與否還得靠自己的努力與堅持,讓未生的善根向下扎根,讓已斷的善根再次接續(xù),讓已生的善根更為堅固。
(來源:覺悟號)
熱點資訊